阳春三月香椿美
阳春三月,风和日丽,香椿树的枝丫渐渐长出了紫中带绿的嫩芽,采摘下来,烹制成香椿菜肴,脆嫩新鲜,香气浓郁,味美爽口。
香椿,又叫山椿、椿花、香椿芽、香椿头,被称为“树上蔬菜”,原产于我国,长江南北广大地区均有栽培。香椿种类较多,根据初出芽苞和子叶的颜色不同,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类。紫香椿较绿香椿香味浓,纤维少,油脂含量高,口感好,是制作菜肴的好材料。
香椿芽不仅风味独特,诱人食欲,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春季佳蔬,而且营养极其丰富,对身体保健有所裨益。据分析,每100克新鲜椿芽含蛋白质9.8 克、钙143 毫克、钾548 毫克、胡萝卜素0.93 克、维生素C 115 毫克,都列蔬菜中前茅。另外,100 克鲜椿芽中还含糖类7.2 克、脂肪0.8克、粗纤维2.78 克、磷135 毫克、铁3.4 毫克、镁32.1 毫克、锌5.7毫克及B 族维生素等,营养价值非常高。
香椿芽自古就是一种时令美食,清代还将椿芽作为向宫廷进奉的贡品。香椿的吃法很多,可鲜食、腌制,也可将香椿和大蒜一起捣烂成糊状,加盐、香油、酱油及适量的凉开水,做成香椿蒜汁,用其浇拌面条,风味别具,还可凉拌或作配菜炒制,烹调出多种名菜。最被人熟知的有香椿炒鸡蛋、香椿炒肉片、香椿炒冬笋、油炸香椿鱼、凉拌椿芽、香椿拌豆腐、盐渍香椿、香椿煎饼、香椿面等,皆别有风味。“雨前椿芽嫩如丝,雨后椿芽生木质”。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,应吃早、吃鲜、吃嫩。谷雨后,椿芽纤维开始老化,咀嚼生渣,香味锐减,口感远不及谷雨前椿芽,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。
香椿不仅是一种家常美味菜肴,而且还有较大的药用价值。《唐本草》载:“椿芽煎水洗治疮疥。”《本草纲目》称香椿叶可“祛风、解毒”;《新修本草》曰:“椿叶主洗疮疥,风疽,水煎叶汁用之。”《中药大辞典》载,香椿叶可治肠炎、痢疾、疔、疽、漆疮、疥疮、白秃。祖国医学认为,香椿芽性凉,味苦平,入肺、胃、大肠经,具有消炎解毒、清热止血、健胃理气、润肤明目、杀虫等功效,主治疮疡、脱发、目赤、肺热咳嗽、虚劳吐血、肠痔便血、崩漏带下等病症。
现代医学研究证实,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、消炎抗菌、润滑肌肤、美容保健等功效。研究发现,香椿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、挥发油、鞣质、皂苷、有机酸和多酚类抗氧化成分,具有抗肿瘤、抗动脉硬化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减少血管栓塞等多种生物效用,是中老年人优选的养生保健佳蔬。民间有一些用香椿疗疾的验方,如用香椿芽250 克,搓碎后以红枣泥和为丸,每丸重约3 克,每次服2 丸,每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可辅助治疗胃溃疡;治口舌生疮:豆腐500 克,嫩香椿50 克,豆腐切块,放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沥水,切小丁装盘中,将香椿洗净、稍焯,切成碎末放入碗内,加盐、味精、麻油拌匀后浇在豆腐上即可;治疮痈肿毒:香椿芽加等量大蒜及少许盐,一同捣烂外敷。
椿芽虽鲜香味美,但不宜多食,据《食疗本草》记载:“椿芽多食动风,熏十经脉、五脏六腑,令人神昏血气微。若和猪肉、热面频食中满,盖壅经络也。”故食椿芽不可过量。民间认为,香椿芽属发物,尤其有宿疾者不宜过多食用,以免旧疾复发或加重。清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也载:椿芽“甘辛温,祛风,解毒,多食壅气动风,有宿疾者勿食”。故此亦作提醒: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蔬菜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cbjb.cn/qikandaodu/2021/0620/12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