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村富民的带头人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
在大别山南麓革命老区湖北罗田县的凤山镇,有一个蔬菜村。过去,村民靠种植蔬菜勉强解决温饱;如今,这个村早已是湖北省经济强村。
林立的农民公寓、葱郁的绿化林木、畅达的通村公路……蔬菜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、文明村。近些年来,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,村容村貌、人居环境也更加美丽。这一切,是蔬菜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,而带头人便是村党支部书记马福生。
“只有克难才能奋进,千个理,万个理,发展才是硬道理!”
自198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起,马福生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踏踏实实、勤勤恳恳地干了近34年。
担任蔬菜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年,正赶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当时,村民对“包产到户”政策不理解的声音不绝于耳,尤其是在如何分配土地问题上普遍存在分歧。
经过沟通协调,村民们到村委会通过现场抓阄的方式,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土地,山林、鱼塘由村集体负责经营管理。这样以统分结合的方式参与分配,为日后村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。
当年,为响应县委提出的“无农不稳、无工不富、无商不活”号召,蔬菜村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特点,着力发展起了村办企业。自1984年凤山饭店建成起,村里相继有了苗圃场、食品厂、园艺场、筷子厂、猪鬃厂、粉丝厂等村办企业。90年代,又建起了木材厂、石材厂、果园,并发展起了金融、旅店、饮食、客运等服务业。如今,在80亩的村工业园建有砖厂、搅拌厂和饲料厂等,兴办的养猪场、酒店、幼儿园等18家企业单位,为村集体创造着可观的收入。
2007年以来,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,村里大量土地被征用,失地农民逐年增加,村民的就业形势、生活方式面临着新的变化。如何破局,带领村民致富共进?
“只有克难才能奋进,千个理,万个理,发展才是硬道理!”马福生说。
于是,全村人集思广益、群策群力,凭借城东区域开发的契机,马福生带领村“两委”先后建成了城东客运站、板栗交易市场、机动车检测站和城东加油站。与此同时,也吸引了一批失地农民来城东经营百货副食、餐饮服务。
他还鼓励失地农民买车跑运输;建果园、菜园,开展生态农业种植;挖鱼塘搞养殖,培育养猪、养羊大户……跟着马福生干事创业,让村里的失地农民尝到了甜头。现在,全村失地农民当中,经商办企业的有100多家,户平年收入8万元以上,种养大户30多家,人均年收入1.5万元。
此外,马福生还与外事办等部门联系,先后为村里近100多名失地农民和失业工人在日本、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寻找到了合适的务工作机会,村民们外出工作挣到了钱,每年能寄回来50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,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“内引外联”“筑巢引凤”“授人以渔”“借船出海”……真干招招见实效,实事件件聚人心。就这样,马福生带领全村人把强村富民的一盘棋走活了。
“发展,最重要的是让村民得到实惠。”
“分红了,我家今年分了3000元,我们的日子过得舒坦得很。”2018年初,72岁的村民陈汉东领到了村合作社股份分红。
村里每月给他生活补助和菜金补助60元,还帮缴无地农民养老保险金1500元,加上现在的合作社股份分红3000元,他和老伴一年大约有9000元的收入。“住着两层小楼房,生活上也有保障,我很知足,也很幸福。”
陈老汉的幸福生活,要从五年前马福生带着大家寻改革、求发展说起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,为办好就业、生活、发展等这些村里人普遍关心的事,马福生决定对村里进行改革。
改革不是说改就改,为了弄明白产权改革的政策和已实施改革的村级运作情况,马福生带领村干部、村民代表,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。
2013年6月,按照 “明晰产权、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,防止资产流失,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,促进资产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”的原则,全县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在蔬菜村启动。对村级积累的3亿元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,成立蔬菜村股份合作社,经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讨论,实行财产共有、共同积累、按股分红,这在当时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创新。当年,蔬菜村集体收入256.3万元、人均收入6680元,位列湖北省经济强村。
改革之路从无坦途,除了改革别无他途。在改制过程中,马福生先后组织召开村“两委”成员、党员、小组长、村民代表、企业干部等会议达38次。凡是存在与村民利益不吻合的地方,一切以村民利益实际出发,面对村民入户蔬菜村先后、为村集体贡献大小、占有村生产资料多少、日后配股分红趋向等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密不可分的多项现实问题,他先后多次到村民们家中、院内一同商讨,凡是村民有异议的地方都一一给予解释答复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蔬菜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cbjb.cn/qikandaodu/2021/0226/541.html
上一篇:高毒农药浇蔬菜菜农被判刑
下一篇:订单蔬菜承载致富梦贵州省司法厅探索扶贫新路